close

5f3d8737g65c8ffb46bef690.jpeg  5f3d8737g6d19eb10e201690.jpeg  5f3d8737g6d19eb10faf1690.jpeg  5f3d8737g65c9000148b0690.jpeg

ST2.jpegbruce-lee_8399.png 

作者:羅仲豪教練(Coach Zach Lo)

李小龍的武術系統發展過程中,地域性的播遷是從西雅圖(1959)--奧克蘭(1964)--洛杉磯(1966),而理論與技術的演進則是 由修改式詠春(西雅圖)--振藩功夫(奧克蘭)--截拳道(洛杉磯),而他武術教學生涯中(1959~1971,之後便回港發展其電影事業)透過道館或私 人訓練教出了許多的學生被稱為第一代弟子)。現今,在眾多的第一代弟子中亦不乏有投入教學者,例如丹‧伊魯山度(Dan Inosanto)、傑利‧波堤(Jerry Poteet)、黃錦銘(Ted wong)等...,由於這些第一代弟子接受李小龍訓練的時期各有不同,影響所至,對李小龍武術系統的闡釋也就變得有所差異,若要舉個較為具體的例子,像中期的振藩功夫與末期的截拳道因李小龍在搏戰思維的轉變,使兩者理論與架構上就有著各自強調的面向,依照各自的理論與架構建構出不同的對戰體勢,於振藩功夫稱為擺樁(Bai-Jong),於原本截拳道稱為警戒式(On-Guard Position),以下就稍微敘述擺樁與警戒式的異同;

---------------------------------------------

振藩功夫擺樁(Jun Fan Gung Fu Bai-Jong)

 offshot088up.jpg

5db3d14ex75f490b7193f690.jpeg 5f3d8737g6d1a0f3a3021690.jpeg

  492b6dfc43eb495ec6913.jpeg 492b6dfc43eb49622dd91.jpeg492b6dfc43eb495af5291.jpeg

2006122111222-16.jpg

2006122111328-16.jpg

2006122111308-16.jpg

2006122111432-16.jpg

2006122111501-16.jpg

b9.jpg b10.jpg b10a.jpg

2006122111522-16.jpg

42bc83dd02eb0d2a495403cf.jpg 492b6dfcd1dab2d368dbd.jpeg

63daebd19e6370393af3cfcf.jpg 492b6dfc8a86d2fde4365.jpeg

492b6dfc89eff51a5995e.jpeg

492b6dfc484c39f1f76c9.jpeg 492b6dfc9371057b78e2d.jpeg

492b6dfc4357d643a41eb.jpeg 492b6dfc2057abe9dc45c.jpeg 492b6dfc109e5a322b123.jpeg

        因為振藩功夫引用詠春拳的中線理論,在手部的攻防上仍講究守中用中,連消帶打的應用,此概念影響所及以前鋒手與後護手來論,擺樁將前鋒手與後護手的拳頭相 當貼近於中線,使雙拳以致於手臂、肩膀形成一個楔形結構(wedge principle),雙拳恰好位於楔形的尖錐,在人體中線前方形成攻守的要塞,另外,為了構築楔形尖錐的結構強度,前鋒手的手肘距離肋骨大約一個拳頭 寬,配合沈肩墜肘、含胸拔背形成肘抵力,用以強化前鋒手接手、架手時的結構;

164317_484108089075_839799075_5607141_3789594_n.jpg

1102-1.jpg

       且由於振藩功夫具有部分使用後腳技術,例如後截踢和後腳勾擺踢,故而擺樁以

一條在地面與中線垂直相交的想像線為依歸,將前腳的腳尖與後腳的腳跟分別置於該想像線

的兩側(前後腳沒有重疊面積),前腳腳尖略偏向 左側偏,後腳的腳尖則較為朝向前方(亦即從

前後腳腳尖延伸而相交線段所夾的夾角較小),其下盤的站姿有丁點類似於詠春拳的站樁;

 1.擺樁從中線(黃線)以拳頭、手臂、肩膀所構成的楔形原理

2.前後腳位於想像線的兩側而無重疊面積

3.兩腳腳尖較面向前方,方便施展後腳技術

87b776df82b8f4bf8dab7125e26357ea.jpg

1102-2.jpg

1.看出擺樁講究拳頭、手臂、肩膀所構成的楔形原理

(由一條兩拳頭上方所劃過的水平線與沿前鋒手手臂至手肘的斜線相交所構成)

2.前鋒手手肘距離肋骨約保留一個拳頭寬,形成肘抵力

3.兩腳腳尖較面向前方,方便施展後腳技術(前後腳腳尖延伸而相交線段所夾的夾角較小)

l34.jpg

1d772b263054a80a8744f9e1.jpg 

5f3d8737g65c8ffe283cc690.jpeg

-------------------------------

截拳道警戒式(Jeet Kune Do On-Guard Postition)

ST1.jpg  

後原本截拳道進而將中線理論轉化為攻擊線理論,故警戒式前手與後手(基本上截拳道的

前手與後手主要作用都是用來攻擊的,所以不再稱其為後護手)的拳 頭並不貼近中線,相

反的是各自從所屬的肩膀向前舉起,前手的食指會對準攻擊的目標,後手拳頭則貼近下巴

,所以警戒式的雙拳以致手臂、肩膀不是一個楔形結 構,前、後手近似兩條平行線,為的

就是要讓後手在無前手的遮擋下使攻擊路線更為直接,相對於擺樁以手肘距離肋骨一個拳

頭寬距離強化前鋒手接手、架手時的結 構力,警戒式的前手反而較貼近肋骨側面,以較長的距離利於前手爆發;

1.JPG 2.JPG  3.JPG   6ad31d9eh90bd8a15c2c9690.jpeg 6ad31d9eh991853a85868690.jpeg 28239_132721926746895_108473292505092_322305_901294_n.jpg

20100107211542286.jpg

bruce lee sparring.jpg

bleeBox.jpg bruce lee jkd.jpg

BRUCE LEE 李小龍 GUNG FU JKD[(003189)15-03-32].JPG BRUCE LEE 李小龍 GUNG FU JKD[(003316)15-03-37].JPG BRUCE LEE 李小龍 GUNG FU JKD[(003242)15-03-34].JPG BRUCE LEE 李小龍 GUNG FU JKD[(003367)15-03-39].JPG BRUCE LEE 李小龍 GUNG FU JKD[(003415)15-03-41].JPG BRUCE LEE 李小龍 GUNG FU JKD[(003474)15-03-43].JPG BRUCE LEE 李小龍 GUNG FU JKD[(003516)15-03-45].JPG BRUCE LEE 李小龍 GUNG FU JKD[(003567)15-03-47].JPG BRUCE LEE 李小龍 GUNG FU JKD[(003621)15-03-49].JPG BRUCE LEE 李小龍 GUNG FU JKD[(003674)15-03-51].JPG BRUCE LEE 李小龍 GUNG FU JKD[(003715)15-04-02].JPG BRUCE LEE 李小龍 GUNG FU JKD[(003910)15-04-10].JPG BRUCE LEE 李小龍 GUNG FU JKD[(004317)15-04-27].JPG BRUCE LEE 李小龍 GUNG FU JKD[(004655)15-04-40].JPG BRUCE LEE 李小龍 GUNG FU JKD[(004708)15-04-42].JPGBRUCE LEE 李小龍 GUNG FU JKD[(005119)15-04-59].JPG

  BRUCE LEE 李小龍 GUNG FU JKD[(004912)15-04-50].JPGBRUCE LEE 李小龍 GUNG FU JKD[(004966)15-04-52].JPG BRUCE LEE 李小龍 GUNG FU JKD[(005012)15-04-54].JPG BRUCE LEE 李小龍 GUNG FU JKD[(005081)15-04-57].JPG

        而由於截拳道鮮少使用(幾乎是不用了)後腳的技術,集中致力於前腳技術與步法效能

的提升,故吸取了西洋劍的下盤結構與移動系統,若以一條在地面與中線垂直 相交的想像

線為依歸,原本截拳道的前腳腳尖貼於該想像線旁,而後腳的腳拱(arch)則壓在該想像線上

,使前腳與後腳有部分面積重疊,前腳腳尖略偏向左側 偏,後腳亦略向左側偏,(亦即前後

腳腳尖延伸而相交線段所夾的夾角較大);

god054nm7.jpg

   20091012_8615e8ac6d00ae5a9ecczZ6ix37tfyx4.jpg

20091012_16166077d600cbc717e8OccrLgEsFGZS.jpg

1102-3.jpg

正面圖

1.警戒式將中線理論轉化為攻擊線理論(前手拳頭位於下盤所虛擬出的攻擊線上),且前、後手

在兩條平行線上,讓雙手的攻擊都更為直接

2.前腳腳尖貼於該想像線旁,後腳的腳拱則壓在該想像線上,使前腳與後腳有部分面積重疊

3.後腳腳尖較偏向側面,利於側向移動

4.警戒式前後兩隻腳剛好形成一個三角形的結構

20100606_4ac470c58baf43505e7d3NIbOoAeesnW.jpg

1102-4.jpg

側面圖

1.食指的延長線是射擊軌道(Gun Sight)

2.前手較貼近肋骨側面,以較長的距離利於前手爆發

3.後腳腳尖較偏向側面,利於側向移動(前後腳腳尖延伸而相交線段所夾的夾角較大)

上述比較是對擺樁與警戒式因理論而形成的結構差異做簡單說明,但擺樁與警戒式並非全然而異,

在某種程度上,彼此仍有著相同的部分,例如強手在前、後 腳墊起形成彈性動力、含胸拔背、收

下顎等,而振藩功夫與截拳道在理論與技術上也存有諸如截擊、最短距離目標、五大攻擊法等共

通之處,可想而知,李小龍對截拳 道的定義是簡單、直接、非傳統,但並不表示截拳道及警戒式

就獨立的、特別的不同於李小龍過往的武技,因為傳統絕非死板、保守或淘汰的同義詞,「傳」

字有傳襲、延續的意思,而傳統乃意味著過往的優點由我們的取捨而得以保存,並在與新的元素融合

之後生成更適於現代的事物,以這個觀點回看李小龍所謂的非傳統,應 該可以理解他並非在棄絕

過往所學習或研究的武術,而是在以一種反面的口吻點出在他的武術系統中,從傳統國術與詠春

拳的啟蒙,以致於拳擊和西洋劍諸多的他種武術研究,讓他在修練的過程中以既有的經驗為基礎

,逐漸地成形原本截拳道的雛形,李小龍在武術的修行中,武術思維的轉變與技術的提升是一同

隨時演進的,如果說「簡單直接的截擊(It can hit by itself)」是李小龍在個人武術修行中所悟

出的一種理想理論,那麼原本截拳道就是他在武術修行中經過了修改式詠春、振藩功夫後逐漸為

實現「簡單直接的截擊」這個理論所推演出的一個較佳的應用模組;

c7ab01ff29eb5de944705e08c03767d4_full.jpg 

 圖六‧李小龍技擊-黃錦銘和李察巴斯‧提羅

wing-chun-jeet-kune-do.jpg

圖七詠春功夫與截拳道-張卓興和黃錦銘

media-books-jeet-kune-do-a-the-straight-lead-the-core-of-bruce-lees-jun-fan.jpg

 圖八前手直拳- 李小龍振藩截拳道的核心     

51fPd13ma7L._SS500_.jpg

圖九截拳道- 自我表達的集合

        李小龍的武術系統歷時西雅圖(1959)--奧克蘭(1964)--洛杉磯(1966),經過了李小龍中國武術、修改式詠春、振藩功夫與截拳道,在傳統與當代武術的幫助下研究出一個適合用於搏戰的理論與模組,構築了原本截拳道的框架,賦予了其武術系統一個靈魂與骨幹,而後黃錦銘師傅歷經了三十年的時間反芻與思考李小龍所留下的武術知識,為原本截拳道建立更周延的立論基礎、訓練方法與實用技術,圓滿其之血肉與神經,從1973年至現代,黃錦銘師傅承李小龍之先,對於身處銜接現代與未來的我們而言,則可依循著明確且可昭公信的指引接續李小龍武術系統(即原本截拳道)的演進,秉持如同黃錦銘師傅般的恆心毅力做有根據的思考與研究替未來築出啟後之路。

                                                              與在台灣的截拳道愛好者共勉之

    附註:書籍內頁利用自

    黑帶雜誌  Black Belt Magazine

    截拳道- 自我表達的集合 Jeet Kune Do- Arsenal Self Expression

    傑利‧波提截拳道的秘密第一集 Jerry Poteet's Jeet Kune Do Secrets. Volume One

    詠春功夫與截拳道-張卓興和黃錦銘 Wing Chun Kung Fu/Jeet Kune DO A Comparison Vol.1

 

    以上文章轉自以下連結

    http://jkdtw.pixnet.net/blog/post/2707257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kdhistory 的頭像
    jkdhistory

    黃錦銘截拳道的歷史、哲學與科學 痞客邦部落格(Ted Wong Jeet Kune Do's History,Philosophy,And Science Pixnet Blog)

    jkdhi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