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曾經與李小龍有交集的人,不論他是武學大家,還是武術界之外的人,都會驚異於李小龍與其年齡極不相稱的淵博的武學知識及其深邃的哲學頭腦。
早在六十年代初,經過一番武學交流之後,美國柔術大師謝華亮就說,這個剛來美國的小夥子未來一定不得了,功夫厲害,見識更是超群;六十年代中期,查克·羅禮士第一次與李小龍見面交流,就興奮得和李小龍通宵夜談,相見恨晚;空手道冠軍、李小龍弟子喬·路易斯更是認為李小龍簡直就是一座挖掘不完的武學寶庫;李小龍弟子伊魯山度也說,之所以拜李小龍為師,不僅僅是因為折服於他的功夫,也深深為他高深的哲學理念、科學的武學理論所吸引.......
所謂“功夫在詩外”。李小龍一切武術成就、電影成就的取得,除了建立在他身體力行,實實在在,長期、系統的技藝訓練和實證上之外,更多是來自於他廣泛涉 獵,孜孜不倦的對於中外哲學、武術、現代體育科學、電影、成功學等各方面書籍的綜合閱讀和思考,以及在此基礎上高屋建瓴、觸類旁通的整體性研究、提煉和總 結。對此,與李小龍朝夕相處、相濡以沫的“龍妻”琳達·李無疑具有最高發言權。她曾寫到,在李小龍的武學發展過程中,“他不斷地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轉化為一種技能、一種藝術、一種哲學、一種人生之道。他通過練習和鍛煉來磨礪其體魄,他通過閱讀和反思來提升其智慧。”從而,李小龍能夠站在人類武學智慧和武術科學的最高峰,完美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所得進一步周延自身理論,知行合一,相輔相承,逐步達到令人驚異的武學高度,取得舉世矚目的驚人成就。
良好的閱讀習慣,李小龍早在香港時期,即已養成。號稱“冇時定”的少年李小龍,有時候自己一個人獨處看書、思考的時候,安靜得讓他母親也會懷疑他是不是病 了,不然不會這樣安靜。動如脫兔,靜如處子,在李小龍少年時代即已顯示出不同一般的特質。在香港習武期間,李小龍除了專修詠春拳外,還通過各種途徑去瞭解 和兼修其他武技,比如與他派武術家以舞換武,或以技換技;比如通過相關拳擊、武術錄影進行學習,而最重要的輔助學習手段,則是通過購買、搜集各類武術書 籍,以及武術、健身健美刊物,進行閱讀、研究和自學。即使後來遠赴重洋到了美國——據“龍姐”李秋源回憶——李小龍也仍然通過他的姐姐或者朋友繼續在香港 幫他收集武術書籍和資料,而美國唐人街的各類書店,甚至加拿大的某古舊書店等,李小龍更是常客。據琳達·李說,李小龍當年個人藏書多達2500餘冊,塞滿了整個房間的半壁。以李小龍為榜樣,他的很多弟子,像李愷師傅、黃錦銘師傅、伊魯山度師傅等,都建立有自己的獨立圖書室。
在李小龍美國期間的藏書中,除哲學類書籍之外,最多的就是拳擊專書,第二多的就是西洋劍專書。它們對於李小龍武學哲學思想的形成、理論的創建,截拳道的最終 橫空出世,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正如李小龍自己所講,截拳道建基於振藩功夫、拳擊和擊劍之上,而李小龍藏書的特點,正好從某個側面反應了這一事實。可以 肯定的是,儘管李小龍從未真正系統的練習過拳擊和西洋劍,但是結合他個人專業的振藩功夫實踐,以及與相關領域武術家、帶藝投師弟子們的交流,特別是通過有針對性 的閱讀、學習、思考和研究,李小龍仍然天才般的通過對於振藩功夫、拳擊和西洋劍(Jun Fan Gung Fu ,Boxing,and Fancing)三者所體現出來的共性科學原則、原理和技巧的研究和提煉,發現了人類無限制科學街頭格鬥術的高度"可能性",並以“精簡、直接、非傳統性”(Simple ,Direct,and Non-Classical)的截拳道(Jeet Kune Do)——成為這劃時代的李小龍個人發展的新武術系統,展現在世人面前。
《截拳道之道》(TAO OF JEET KUNE DO),這部在李小龍逝世兩年後面世的李小龍武學巨著,作為李小龍武學精神和理念的精華濃縮,幾十年來,已經指引無數人不斷邁向自我解放之路。但從嚴格意 義上來講,這本書並非李小龍完全的原著,因為這並非李小龍有體系寫作的專書,而是由後人根據他的武學筆記、武術舊稿、讀書筆記、訓練日記等第一手資料合編 而成,因此,其中亦包含了部分李小龍從其他中外哲人、西方拳擊、擊劍前輩高手相關專書中所摘錄的,曾直接影響李小龍截拳道思考、實踐、研創歷程的精華內 容。所以,本書堪稱李小龍個人哲學、武學實踐成果,加上個人讀書摘錄、批註和研究心得的精華集成。而這部分李小龍個人閱讀精華摘錄、批註的精華內容,亦在 某種程度上,集中展現了李小龍在他個人圖書館藏書的閱讀、研究過程中,與截拳道研創緊密相關的所思所想及其心路歷程,為後人深入回溯截拳道研創的源頭,理 解李小龍的思想方法和截拳道原理、原則來源背景及其影響,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後期截拳道的主要繼承者和傳播者黃錦銘師傅在他的師父李小龍去世之後,正是 通過不斷實踐李小龍當年所教授給他的截拳道技藝,緊密結合此種回溯性的學習、研究,才成功地實現了對於李小龍後期截拳道體系的最終圓融。因此,在其生前, 黃錦銘師傅曾不斷叮囑他的追隨者們,務必在實踐截拳道技藝的同時,要多讀李小龍原著,讀懂李小龍的所思所想,從而不斷貼近李小龍的武學要義,更好的促進自 我的截拳道修行。
那麼,李小龍圖書館的藏書,究竟有哪些對李小龍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呢?或許,從我們摘錄的琳達·李為《截拳道之道》撰寫的前言相關內容中,可以瞭解到絕大部分事實:
1、“1971年,李小龍的背部遭受極為嚴重的損傷,他的醫生要求他停止武術鍛煉,臥床靜養以待背傷痊癒。這恐怕是李小龍一生中最為難熬和沮喪的一段時光了。他仰臥在床達6個月之久,不過他的大腦無法停止工作--其結果便是本書的問世。本書的大部分內容均是那時寫成的,但也有許多散張的筆記則是較早或較晚的時候記錄下來的。
從李小龍的個人學習筆記中可以看出,下列作者的著作曾給李小龍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愛德溫·海斯萊特(Edwin L Haislet)、朱利歐·馬丁尼斯·卡斯楚(Julio Martinez Castello)、胡果(Hugo)和詹姆斯·卡斯楚(James Castello)以及羅傑·卡斯楚(Roger Crosnier)。李小龍自己的許多理論都與上述作者的某些觀點有著直接的聯繫。”
2、“事實上,‘截拳道之道’早在李小龍出世之前便已產生。他入門所習的傳統功夫詠春拳當時已有400年的發展歷史。而他所擁有的2000餘冊藏書、他所閱讀的無數書籍,更是數千名前輩專家的心血結晶。本書中並沒有什麼新鮮發明,也沒有任何絕招秘笈。李小龍常說:‘沒什麼特別的’。是的,的確如此。(註:科學家牛頓也說過 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的成功靠的是無數先人的心血精華,透過整理發想而創新)
李小龍的獨特之處在於:他深深地瞭解自己,瞭解‘自己’的能力。因此他能夠正確地選擇那些可以為他所用的事物並將其融於自己的動作和言談中。他從孔子(Confucius)、斯賓諾沙(Spinoza)、克裏希那穆提(Krishnamurti)及其他哲學家的思想中吸取其精華,進而形成自己的哲學觀點和思想體系,正是在此基礎上,他開始了本書的寫作以闡述他心中之‘道’。”
3、“我十二萬分的感激下述作者允許我引用或採取他們書中的一些文字圖片,其中的出處特別注明如下:
《拳擊》,作者Edwiv L. Haislet ,1940年由The Rnoald Press 出版,引用pp.33-34,72,97-99,106,128,149-150,154-155,158-159,173,178-180;
《擊劍術》,作者Hugo及James Castello,1962年由The Rnoald Press出版,引用pp.139-140,144;
《純劍擊劍術》,作者Roger Crosnier,1951年由A.S.Barnes and Co.出版,引用pp.132-135,137-139,168,170-171,182-184;
《擊劍原理與練習》,作者Julio Martinez Castello,1933年由Charles Scribner’s Sons出版,引用pp.43,44,62,63,125,127,133-136,139,145,168,191。”
另外,通過閱讀,對於李小龍曾經產生決定性影響的哲學著作,毫無疑問,還有中國傳統的老莊哲學、禪宗哲學,“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的截拳道最高哲學綱領,正是中國傳統道家、禪宗哲學思想在李小龍武道思想體系中的最為精煉的體現。而在拳擊和擊劍方面,如吉姆•德理斯卡爾(Jim Driscoll)、傑克•田普西(Jack Dempsey)、阿爾多•納迪(Aido Nadi)等大師們的專著及其理論,對於李小龍截拳道獨特格鬥原理、原則的產生,亦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啟迪作用。可以說,李小龍數量可觀的個人藏書及其孜孜不倦的閱讀、思考,取精用弘,正是李小龍的武學智慧及其遠見卓識得以無極限增長的不滅源泉。
最後一問:
修習武術的你,除了練習動作之外,有沒有在看書、思考、做筆記呢?
(本文作者:長沙龍的傳人李小龍功夫主題道場)
(上文由版主重新編譯)
本文備註人物和書籍以下連結有詳細的介紹,歡迎點閱!!
http://martialartworld.pixnet.net/blog/category/168959
http://martialartworld.pixnet.net/blog/category/169982
留言列表